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书写已成为常态。实践中立遗嘱人多年岁较高,书写能力有所下降,自书遗嘱多呈现字迹不清或辨认度低等情况,而打印遗嘱制作简单、排版美观、形式规范、易于识别。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打印遗嘱替代自书、代书遗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实施之前,打印遗嘱并非法律规定的遗嘱形式,因此在理论和实务中关于打印遗嘱存在有效说和无效说两种观点。《民法典》出台后,专门规定了打印遗嘱的形式要件,确认其为单独的有效遗嘱形式,统一了司法认识,满足了社会对于遗嘱多元化的需求。现结合本案案例就打印遗嘱的具体内容分析如下。一 打印遗嘱的法定要件打印遗嘱,是指先用电脑将遗嘱内容书写完整,然后用打印机将书写好的遗嘱打印出来的遗嘱。[插图]《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因此,打印遗嘱有效成立需符合以下两个要件:第一,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且见证人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格、数量、在场见证等方面的要求。对于见证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资格,应严格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条[插图]规定进行判断,如见证人属于上述规定的三类人员,则不应认定其见证的遗嘱效力。第二,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的每一页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因打印遗嘱系印刷字体,无法通过笔迹鉴定的方式确定真伪,因此若打印遗嘱有多页,则遗嘱人和见证人应该在遗嘱的每一页上都签上自己的姓名并注明年、月、日。本案中,三原告系狄某的继承人,其提交的《狄某房产继承遗嘱》全部系打印形成,属于打印遗嘱。该遗嘱共计2页,其中第一页无立遗嘱人、见证人签字并注明年、月、日;第二页落款处有立遗嘱人“狄某”的手写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同时还有三原告的签字,但三原告系狄某的法定继承人,并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见证人条件。故该遗嘱不符合打印遗嘱的法定要件,应属于无效遗嘱。二 打印遗嘱的法律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民法典施行前,遗嘱人以打印方式立的遗嘱,当事人对该遗嘱效力发生争议的,适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但是遗产已经在民法典施行前处理完毕的除外。根据该规定,打印遗嘱通常情况下溯及适用,但是遗产已经《民法典》实施之前处理完毕的,则不适用《民法典》的规定。关于“处理完毕”,根据《民法典》继承编第四章规定的“遗产的处理”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遗产处理以分割完毕作为处理完毕的标准。[插图]同时如果部分遗产在民法典实施之前处理完毕、部分遗产未处理完毕的情况下,已经处理完毕的则不应溯及适用《民法典》打印遗嘱的规定,以保持财产秩序的稳定性;对于未处理完毕的部分遗产,可以溯及适用《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本案中,三原告提交的《狄某房产继承遗嘱》形成于《民法典》实施之前,双方争议的201号房屋亦未在民法典实施之前处理完毕,故对于该遗嘱效力的认定应适用《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三 特殊情况下不应严苛打印遗嘱的形式要件《民法典》对遗嘱形式采用严格的法定主义,故通常情况下不符合法定形式的遗嘱均应属于无效遗嘱。但特殊情况下不应苛求遗嘱的形式要件,应区分不同情形进行认定,如关于“年、月、日”,实践中存在没有严格按照数字化方式表述的情况,如表述为“六十岁生日当日”“甲子年某月某日”等,出于尊重立遗嘱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如果该日期可以明确确定年、月、日的日期,亦应认为符合打印遗嘱形成时间的形式要件。比如打印遗嘱的形式不符合法定要求,但当事人对于遗嘱内容均无异议,此时应尊重立遗嘱人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应严苛遗嘱的形式要件而否定遗嘱效力。本案中,胡某2的遗嘱系律师见证形成,但律师见证遗嘱非法定遗嘱形式,故应根据遗嘱的内容、形式等因素判断其属于哪一种遗嘱。该遗嘱通篇系打印形成,并有立遗嘱人、两个见证人,应属于打印遗嘱,只是立遗嘱人、见证人均未在每一页遗嘱上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形式上存在瑕疵。但三原告及被告均认可该遗嘱的真实性、对遗嘱内容无异议,且见证书附件中列明了遗嘱页数并附有立遗嘱过程录像,故不影响对遗嘱真实性的认定,双方均称胡某2所享有的201号房屋中50%的份额应由胡某1继承的主张亦符合立遗嘱人真实意思表示,应予以采信和支持。